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内分泌科 > 糖尿病 > 科学预防
编号:10991107
肥胖对糖尿病的三大影响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6年2月16日 中国医药报
    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,今年的宣传主题是“糖尿病与肥胖”。

    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资料表明,糖尿病的患病率、致残率和病死率以及对总体健康的危害程度,已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第3位。值得警惕的是,我国已跨入糖尿病中等患病率(3%~10%)国家的行列,目前2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达2000万以上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造成的医疗费用逐年增高。而且,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又出现了年轻化的倾向,使糖尿病的疾病负担进一步加重。因此,遏制糖尿病的发展势头已成为一个严峻的公共健康问题。

    据了解,今年的宣传主题之所以定为“糖尿病与肥胖”,是因为肥胖与糖尿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大量的临床资料也表明,预防、控制肥胖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一环。

    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的一份资料显示:超重、肥胖和腹部脂肪堆积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。BMI(体重指数)≥24者糖尿病的患病率是BMI在24以下者的2倍;BMI≥28者糖尿病的患病率是BMI在24以下者的3倍。男性腰围≥85厘米、女性腰围≥80厘米者,糖尿病患病率分别是腰围正常者的2倍和2.5倍。另外还值得警惕的是,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肥胖,18岁后体重持续增加和腹部脂肪堆积者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那么,肥胖为什么会诱发糖尿病?对糖尿病的发展又有何影响呢?在世界糖尿病日到来之前,记者采访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魏军平。

    肥胖和糖尿病互为因果魏军平说,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高危因素,80%~90%的2型(非胰岛素依赖型)糖尿病患者伴有超重或肥胖,肥胖是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起源。

    其发生原理是:肥胖者体内胰岛素受体数量的减少及受体功能的缺陷,引起胰岛素抵抗,使胰岛素降血糖的效应下降。人体为了降低血糖,就会“让”胰岛代偿性分泌更多的胰岛素,以保持糖代谢正常,此时患者表现出高胰岛素血症。长此以往,胰岛总是“超负荷”工作,功能就会出现损害,致使胰岛素分泌量代偿不了胰岛素抵抗,导致餐后血糖升高,又称为糖耐量减低(IGT)。如果此时不采取措施,胰岛功能进一步受损害,就会发生糖尿病。

    男性腰围≥85厘米、女性腰围≥80厘米被称为中心型肥胖,它是内脏脂肪增多堆积造成的。中心型肥胖更易造成胰岛素抵抗。这是因为,内脏脂肪组织具有内分泌功能,脂肪的增多使其分泌的激素水平发生紊乱,从而拮抗了胰岛素的降糖作用。因而,对于相同体重的肥胖者,中心型肥胖者的胰岛素抵抗要比均匀型肥胖者更为严重,也更难以纠正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糖尿病发生后,人体糖代谢和脂代谢进一步紊乱,致使血糖升高、血脂升高、脂肪重新分布,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肥胖的程度。由此,肥胖和糖尿病形成了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。

    “减重”是防控糖尿病的基础魏军平指出,体重下降可改善血糖代谢,不仅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以减轻体重来控制病情,正常体型者也要注意控制体重。有些轻型糖尿病患者,通过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减轻体重后,不用服降糖药就能很好控制血糖水平。中重度的患者,减肥可以提高降糖药的疗效,使降糖药的使用量减少,这样可以降低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。

    让我们看一下下面的数据: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10%,可使空腹血糖下降60%,糖尿病相关死亡率下降30%,相关肿瘤死亡率下降40%,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率下降20%。严重肥胖(BMI≥35)和极严重肥胖(BMI≥40)的2型糖尿病病人,通过手术减重30千克后,可使糖尿病的死亡率下降75%~80%。另有一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回顾性研究表明:每减轻体重1公斤,患者的寿命就可能延长3~4个月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因此,魏军平说,减肥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十分重要。

    从预防的角度来说,肥胖者如果能使体重中度下降(平均体重下降4.5千克),可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30%。

    魏军平介绍说,对于年龄较大,且伴有多种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,单纯饮食控制和运动难以有效降低体重时,可给予药物减肥。

    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,部分降糖药物阻碍体重下降,甚至使体重上升,医生和患者都要多加注意。

    肥胖会诱发加重糖尿病合并症魏军平说,由于代谢的紊乱,糖尿病常常合并高血压、高血脂等疾病。高血压、高血脂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。动脉粥样硬化部位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同,但都是非常严重的。比如:肾动脉硬化可出现肾功能不全。资料显示,因糖尿病肾病死亡的糖尿病患者,一般占死亡总数的10%~30%。冠状动脉硬化,就会出现心肌缺血。资料显示,缺血性心脏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,60%~80%的糖尿病患者死于此疾。另外,脑动脉硬化可能会发生中风,下肢动脉硬化可能会出现坏疽等等。多项临床研究均证实,无论1型还是2型糖尿病,除了严格控制血糖之外,还要严格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如血压、血脂等,这样可使脑卒中、心功能衰竭、眼底病变等多种糖尿病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30%~60%,明显减少与糖尿病有关的死亡率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肥胖对高血压、高血脂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?魏军平说,即使在没有糖尿病的情况下,肥胖也是诱发、加重高血压、高血脂的高危因素。

    肥胖通过容量负荷、胰岛素抵抗、交感活性增强等因素,在高血压的发生和持续中起着重要作用。研究表明,体重指数每增加1,5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将增高9%。临床实践也发现,许多肥胖高血压患者,通过限制热量摄入等方法,使体重从明显的中度以上肥胖下降至轻度肥胖,甚至接近正常,对其血压的降低有明显的作用,且易于用比平时剂量小的药物很好地控制血压。

    现代医学研究认为,肥胖病人的机体组织对游离脂肪酸的动员和利用减少,血中的游离脂肪酸积聚,使血脂容量增高,故肥胖者常出现高脂血症。临床也证实,调整饮食及改善生活方式以降低体重,是高血脂的基础治疗方法。

    这里所说的只是肥胖单独存在时对血压和血脂的影响,而如果肥胖和糖尿病同时存在,则其间的关系更为复杂,患者出现高血脂、高血压的危险性更大。

    魏军平最后强调,鉴于肥胖与糖尿病关系密切,超重和肥胖者,以及以静坐为主要生活、工作方式者,要注意改变生活习惯,时刻提防糖尿病的侵袭。, 百拇医药